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行动:8条措施、4项指标,助力全民“慢病”防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实际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情况,4月14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将新增的3个行动与其他15个专项行动统筹推进,进一步织密全民健康防护网。
在同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介绍,新增的3项行动倡导家庭配备体重秤、腰围尺和体重管理日历,推动健康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升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比例,并设定2030年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目标值分别为38%和30%。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目标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
此次新增的3个行动中,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从个人和家庭层面、社会和政府层面提出8条主要工作措施。目标到2030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作为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重要一环,健康体重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跨学科、多行业联合且持续行动。当下,社会各界已纷纷响应,积极投身行动,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奉献力量,共同推动健康中国事业稳步迈向新高度。
肥胖防控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肥胖症防控已刻不容缓。一方面,《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1.1%,肥胖率为7.9%。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
更为关键的是,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来看,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已经超过8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占据我国居民死因首位,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猛。
此次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与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多项专项行动相辅相成,形成强大合力。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健康中国行动强调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防治行动;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方面,提及实施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行动,均与健康体重管理行动高度契合。
由此看来,积极推动和倡导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不仅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现实需求,更是践行预防为主方针,以体重“小切口”瞄准慢病“大问题”,是推动重大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围绕行动目标,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提出两个方面8条主要工作措施。具体来看,在个人和家庭层面,提出要正确认识体重,科学管理体重,掌握体重管理技能;在社会和政府层面,提出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加强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等工作任务。
同时,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提出4个指标。在个人和社会方面,倡导个人掌握体重管理知识与技能,倡导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在政府工作方面,要求编制和发布体重管理权威信息,倡导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宾馆、进餐馆食堂等。
协同推进,共筑体重管理新生态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曾指出,“中国将体重管理放在多重疾病预防战略的核心位置,鼓舞人心。期待在未来几年看到中国的持续进展。”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政府、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媒体等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控。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以多样形式、多种手段探索体重管理新模式,汇聚多方合力构筑人民健康新格局。同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印发了国内首部《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为公立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心和减重门诊建设提供了依据。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再次强调,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4月10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设置体重管理门诊。
有三甲医院副院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主要是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全方位帮助体重超重甚至是肥胖人群树立体重管理意识,掌握科学的体重管理方法,逐步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需要每个人都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并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干预和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多家医院已宣布落地体重管理门诊。例如3月1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正式开诊,由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和中医科医生共同出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也开设了肥胖与减重门诊,筛查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肥胖,并联合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减重指导。
而随着肥胖问题日趋严峻,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为媒体领域的先锋力量,凭借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经视等全媒体渠道,依托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媒体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率先且积极地在全社会掀起“科学减重 健康生活”的热潮,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事实上,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也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门诊;鼓励学会、行业协会开展体重管理科普宣教;发挥主流媒体传播优势,加强公众平衡膳食、科学运动有关教育,倡导吃动平衡等健康理念……
体重管理作为慢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抓手,目前,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正逐步完善并发挥实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健康素养将在多主体联动、多维度举措的推动下稳步提升,为健康中国宏伟蓝图的绘就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