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迎新:泰康资产获批设立私募基金子公司 首期投资规模120亿元

2025-04-17 金融资讯 阅读

4月16日,泰康资产方面透露,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泰康稳行”)的申请获准,计划首期投资规模为120亿元。这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后,首家正式披露具体情况的私募基金子公司。

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逐步建立“1+N”政策体系,打通卡点堵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保险资金的投资时间跨度长,连续性、稳定性强的特点与“长钱长投”的需求相匹配。险资入市,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减少短期波动;增加市场资金供给,改善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形成良性循环等。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二期落地  泰康私募子公司首期投资120亿元

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首单落地,泰康资产获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首期拟投资120亿元。

4月16日,由泰康集团方面获悉,泰康资产关于发起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的申请已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包括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据悉,泰康稳行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泰康人寿作为单一持有人,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该基金作为长期投资试点基金,将以基本面分析为出发点,精选境内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优质上市公司,在科学严格管理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基金资产的中长期稳健增值。

泰康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泰康稳行管理该试点基金,旨在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一步增加符合保险资金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的试点项目,试点基金将充分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认为,泰康资产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作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其战略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从微观层面看,该举措为保险机构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供了有效路径,显著提升了保险资金的运营效率;从宏观视角观察,这一制度创新不仅为资本市场注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更通过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运作增强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杨帆分析称。

杨帆还补充道:“尤为重要的是,该试点项目的实质性落地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示范效应将有力推动资本市场向更加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有效提振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由此可见,这一创新实践既实现了保险机构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又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始于2023年。当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两家保险公司试点发起设立鸿鹄基金,规模500亿元,两家公司各出资250亿元,这也是首家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今年3月,500亿元鸿鹄基金完成投资落地,实现了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

今年,第二批试点开启,且机构有所扩容。包括首批试点中的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并新增了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平安人寿和太平人寿6家保险机构。

据统计,自2023年试点启动以来,先后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批复总金额1620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谈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时曾表示:“这不仅为资本市场带来实实在在的中长期增量资金,而且进一步壮大了机构投资者群体。”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险资入市不仅为资本市场带来实实在在的中长期增量资金,而且进一步壮大了机构投资者群体。同时,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保险资金将在支持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有力作用。

监管拓宽“长钱长投”通道  险资中长期资金稳步入市

通过完善政策体系,监管部门打通市场堵点,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保险资金入市空间持续打开。

据了解,2024年9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中系统性提出了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框架,强调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此后,各部门又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加强权益考核。今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优化投资配置。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附属机构发行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或者参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利于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进一步丰富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体系。

释放资金空间。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包括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据机构测算,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后,理论可释放增量资金约1.6万亿元。

综合公开信息可以看出,目前,险企以低估值、股息板块做好底仓配置,同时顺应政策导向,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将资金向国家重点战略领域、新兴产业以及科创领域倾斜,做到“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充分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作用。

中国平安方面曾表示,将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中国人寿方面介绍,在投资策略方面,会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大对于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投资力度,同时继续稳健配置高股息、低波红利等资产的配置。

新华保险在业绩发布会中介绍,该公司将在战略产业趋势方面发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先进基础设施领域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构建与战略资产配置相匹配的新型投资团队和投资管理模式。

机构分析认为,险资入市有助于企业与市场实现双赢。“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大其入市规模能够改善投资者结构,提升机构投资者比重”大公国际在研报中分析称:“此外,保险资金更加注重价值投资,加大其入市规模有助于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优质企业,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此外,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规模大等特点,能够平滑市场波动,增强资本市场抗风险能力。”

上述研报同时指出,对保险公司而言,保险公司通过分散投资,增加对资本市场投资比重,降低对单一资产类别的依赖,从而提高其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此外,资本市场(如股票、基金等)的长期回报率通常高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如银行存款、国债等),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增强盈利能力;在经济下行或利率走低时,依赖固定收益资产投资的资金将会面临收益下滑,而增加权益类投资,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分散风险,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传导。

文/王欣宇 编辑/徐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