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此次能否让以太坊逆转颓势?V神重大提案:EVM换RISC-V!
在以太坊面临其他公链的竞争压力与Layer2战略失败之际,共同创办人Vitalik Buterin再抛「大胆改革」:将现行的以太坊虚拟机(EVM)替换为RISC-V指令集架构,企图以更简洁、通用的底层系统取代现有架构,重塑智能合约执行效率。
Vitalik抛震撼弹:EVM拔掉换RISC-V?
Vitalik于昨(20)日在Ethereum Magicians论坛上发表提案指出,长期以来,以太坊在扩容与效能上始终受限于执行层瓶颈,特别是在与ZK-EVM(零知识虚拟机)结合时,证明成本居高不下。他主张,若将执行智能合约的底层语言从EVM换成RISC-V,将能让合约执行更快、系统更简单,未来也更好扩容。
所谓RISC-V,是一种开放原始码的精简指令集架构,与目前以太坊专属的虚拟机语言相比,RISC-V更接近传统CPU的底层语言,开发工具与支援环境更广泛。Vitalik表示,大多数开发者仍可透过Solidity或Vyper等语言开发,只需将后端编译为RISC-V即可。
RISC-V证明效率提高逾百倍
Vitalik援引ZK-EVM的cycle数据*指出,目前执行层最耗资源的四个步骤包括:输入资料解码(反序列化)、状态验证(初始化见证资料库)、区块执行与状态根计算,其中最耗资源的步骤为区块执行与输入资料解码,两者合计占整体计算量的一半以上。
注:所谓「cycle数据」,指的是生成ZK证明时每个执行步骤所耗费的处理周期,可视为资源消耗的量化指标。
以图表显示的cycle计数为例,不同区块类型(如含bn254或bls12_381syscall的区块),光是区块执行就占了31%~60%不等的执行成本。
他指出,目前许多ZK-EVM本身就已将EVM编译为RISC-V,再进行零知识证明,因此「让开发者直接使用RISC-V,其实更有效率」。
Vitalik认为,若将合约直接运行在RISC-V上,总体ZK证明效能提升100倍以上并非梦想。根据Vitalik提供的数据,EVM实作在执行密集计算(如Fibonacci)时的效能,与原生RISC-V相比最多可慢达800倍。
EVM不会马上退场
值得注意的是,Vitalik提出的并非一次性替换,而是支持「双VM并存」模式:EVM合约与RISC-V合约可共存,并互相调用,不会破坏现有智能合约运作。此外,他还提出更进一步的「虚拟机解译器」构想,通过RISC-V编写的解译器运行传统EVM合约,以实现平滑过渡,进一步统一底层语言并大幅简化执行层规格。
他强调,以太坊过去在协议层进行任何微幅简化(如移除SELFDESTRUCT)都相当困难,若真要打造一个可长期维护、简洁的执行层,采用RISC-V或许是唯一务实途径。
以太坊手续费创五年新低
这项提案发布之际,以太坊主网正遭遇经济压力。链上数据显示,4月以太坊平均交易费降至0.16美元,创2020年以来新低,显示主网交易需求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用户转向Layer2,造成主链收入被稀释。
以太币(ETH)价格亦陷入低迷,交易价格跌至1,600美元左右。不少分析师警告,若以太坊主链无法恢复收入与扩容优势,ETH价格可能持续下跌。
RISC-V能否让以太坊逆转颓势?
Vitalik的提案,不仅是技术架构改革,也可能成为以太坊重建市场信心的转折点。当Solana、Sui等新一代高吞吐量公链以更简洁的单体架构抢占开发者与资金注意力时,以太坊若能在不牺牲安全与去中心化下,大幅提升执行效能,将重新定义L1的竞争门槛。
这场架构变革虽仍在构想阶段,但若落地,势将牵动开发工具链、节点运营模式与Layer2整合策略,是以太坊十年以来最具系统性的变革之一。
以上就是能否让以太坊逆转颓势?V神重大提案:EVM换RISC-V!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RISC-V能否让以太坊逆转颓势?的资料请关注币圈项目网(cnsite.cc)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