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新探索,傅利叶瞄准康复领域

2025-04-24 金融资讯 阅读

新华财经上海4月24日电(记者 杜康)上海人形机器人知名企业傅利叶23日牵头发起了“具身智能康复技术发展倡议”。“以通用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将重构各行各业,傅利叶清晰地看到了面向康复场景的具身智能所带来的时代性机遇。”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表示,面向康复场景的具身智能将成为傅利叶未来长期战略的主线,也将延续傅利叶在康复领域的积累。

23日,全球智能康复与机器人技术峰会(GReAT 2025)在上海张江机器人谷进行。大会以“携手共进,定义康复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康复与机器人行业的近百名顶尖专家、学者与合作伙伴,聚焦具身智能在康复场景中的跨界融合与应用。

会上,傅利叶牵头发起了“具身智能康复技术发展倡议”,倡议特邀科学顾问包括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ISPRM)现任主席杰拉德·弗朗西斯科(Gerard Francisco)、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前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运动与感官系统实验室主导人罗伯特·赖纳(Robert Riener)、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院长靳令经等。

顾捷表示,倡议的提出,旨在整合全球康复与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力量,通过跨学科协作,加速推动具身智能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拓展。

“当前,中国的康复治疗师数量存在缺口。尤其是有经验,能够每天陪伴、指导患者做康复训练的治疗师十分缺乏。未来随着社会进一步老龄化,这一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顾捷说。傅利叶从事康复行业已接近10年,拥有包括上肢、下肢在内的多形态康复机器人,且在细分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发力康复领域与我们的长期战略相吻合,我们希望能够把具身智能和康复深度结合。”

会上,罗伯特·赖纳通过定量分析指出,在视觉、触觉等感知结构方面,人形机器人已具备优于人类的性能,其速度、耐久性和功率密度等驱动能力也媲美人类表现。然而在能效、续航和运动灵活性等方面,机器人仍落后于人类。“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能预见到其中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康复和照护领域实现应用。”

行业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与治疗师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其多模态感知、持续反馈与智能交互能力将为康复服务带来颠覆式变革,尤其在提升服务效率、延展临床边界、解决资源不均等问题上展现出巨大潜力。不过,要真正实现应用落地,必须依托科研机构、产业平台、政策制定与一线临床团队的共同协作。

为全面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康复领域的实践探索,傅利叶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康复中心合作,量身打造了国内首个“人形+康复”的概念应用场景。在导诊台,傅利叶GR-1主动与来访人员打招呼,提供丰富多样的人机互动体验。在作业治疗区,治疗师通过遥操作傅利叶GR-2,利用积木、杯子等道具,模拟作业治疗中的ADL训练、双侧运动协调训练、精细控制训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治疗。

这一概念性的场景展示不仅为“人形+康复”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人形机器人参与康复训练提供了可验证的技术路径,展现出从研究走向临床的全新范式。

据悉,傅利叶自2023年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以来,目前已推出GR-1、GR-2,以及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N1。不仅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上实现突破,同时技术开源共享,推动行业生态共建。目前,GRx人形机器人在导览咨询、科研教育、医疗康养等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傅利叶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已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机构和医院提供支持与服务。

编辑:葛佳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