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后何处去?光线传媒透露未来IP运营重点 包括3A游戏、卡牌、主题乐园等

2025-04-24 金融资讯 阅读

新华财经上海4月24日电(林郑宏) 光线传媒4月23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3日当天包括华夏基金、博时基金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共127人参加了公司线上交流会,光线传媒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长田、董事会秘书侯俊和财务总监曾艳参会。

IP创造者:扩充动画制作团队 更多向动画电影倾斜

交流会上,光线传媒表示,公司的定位将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 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化。公司原来是电影的生产者,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自电影项目,这些收入具有波动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偏弱。而进入新的定位后,公司将围绕 IP 进行多方位的运营,使公司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可持续、可预测、可复制、可拓展。

作为IP创造者,光线传媒表示,公司资源会更多向动画电影倾斜。公司方面透露,目前公司动画的制作团队已有150人左右,还将继续扩充,有可能在明后年扩充到300人以上,以此达到一年生产一部半到两部的高质量动画电影的生产能力。

公司还透露了今后几年内将要上映的动画电影名单。2025年年内,《三国的星空》、《非人哉:限时玩家》预计将上映;2026年,《去你的岛》有上映可能;2027年可能会是光线传媒的动画电影大年,《罗刹海市》《外婆,我的耳朵里有条鱼》《朔风》《茶啊二中 2》有上映可能;2028年,《涿鹿》《大鱼海棠 2》《二郎神》《妲己》有上映可能。

王长田还就《哪吒之魔童闹海》对行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做了分析。他表示,有人估计《哪吒之魔童闹海》对 GDP 的贡献约 2000 亿元,所以电影行业的空间、电影对经济的贡献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动画电影带来的衍生效应远远大于真人电影,比如国际上基本的算法就是动画电影的票房乘上五到十倍,况且《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效应不止十倍,十几倍甚至二十倍于票房收益是完全正常的。

“一个健康的市场或者在国际上普遍的状况是电影票房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他可能是来自衍生收入。而以往国内电影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票房,大概占百分之八九十,其他非常少数来自版权销售、授权等等,这些年非票房收入有所增加,但总体占比仍然非常非常低。”王长田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让行业和市场更清楚地看到,非票房收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道路才刚刚起步,这对整个行业会有非常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不光是我们,还会带动更多的同类公司以及整个社会,对高端的、有 IP辐射能力的内容产品有更多市场拓展的期待。”

IP运营商:3A游戏、卡牌、主题乐园等会是重点方向

作为IP运营商,光线传媒就未来的重点方向做了详细介绍。

首先,在谷子经济方面,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衍生品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谷子类产品,包括盲盒、毛绒、玩具、亚克力制品、静态及可动手办、徽章、迷你公仔、文具用品等等,总共超过30 个品类、200 多个产品。

其次是游戏。公司主要做3A游戏,目前正在组建游戏公司,将动画方面的制作人才和游戏人才结合在一起,把不同资源方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游戏的开发已经开始几个月了,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出第一款游戏;同时也可能会启动其他新的游戏项目。

卡牌方面,公司表示收藏卡牌和集换式(Trading card game,简称“TCG”)卡牌都会做,目前有专门团队在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计划在年内正式启动。

品牌店方面,光线传媒计划在年内推出第一家线上品牌店,其中会有很多公司自己研发和设计的衍生品独家售卖,同时也会有合作方的产品;公司会按照一定的节奏和时点不断推出新设计、新产品,让IP保持长久的热度和吸引力。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第一家线下品牌店。

最后是主题乐园,光线传媒表示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之后,全国很多地方都提出与公司合作主题乐园的设想,目前正在与部分重点地区洽谈具体合作模式。光线传媒希望能够打造中国第一个类似于迪士尼乐园的主题乐园。

编辑:葛佳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