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赛道布局加速!公募持续看好这类产品

2025-04-23 金融资讯 阅读

作者:王小芊  

进入4月以来,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基金迎来密集申报潮。

据统计,近期多家头部基金公司纷纷上报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产品,机器人、芯片等细分方向也被纳入布局,反映出公募在该领域的布局热情。相关机构的“泛科技”投资矩阵也随之逐步完善。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迈入推理应用的商业化阶段,相关指数基金因其低管理成本、高透明度、易于跟踪、稳健性强等特点,正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人工智能指数产品集中上报,公募布局不断细化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以来,多家公募基金正在集中上报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型产品。

在科创板布局方面,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兴业基金、鹏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纷纷上报以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为跟踪目标的ETF和指数型基金。同时,华宝基金、华夏基金等则上报了对应的联接基金,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路径,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参与需求。

在创业板方向,申报节奏同样密集。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机构集中申报了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及联接产品,体现出公募对创业板人工智能企业成长前景的普遍看好。

在细分赛道上,机器人成为了重点发力的方向。招商基金和中银基金分别上报了追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产品,鹏华基金则推出了追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产品,形成了多层次的产品矩阵。同时,针对跨市场配置需求,华宝基金申报了恒生A股机器人主题ETF,有望实现境内外资产联动。

与此同时,泛科技指数产品也获得了基金公司的积极申报,其中,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策略成为了布局热点。例如,永赢基金上报了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的增强型产品,银河基金等机构上报了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显示出基金公司对科创板龙头企业和创新价值的共识。

与此同时,博时基金的中证卫星产业指数、汇添富基金的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以及国泰基金的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联接基金,则分别聚焦卫星通信、港股科技龙头与国产半导体产业,进一步拓宽了科技主题的覆盖面。

除了被动产品,部分主动管理型科技基金也同步推进,包括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中欧制造升级和东方阿尔法科技优选等。这些基金从不同的投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出发,为投资者提供了主动到被动、从A股到港股的多维度科技投资选择。不过,从数量和节奏来看,4月以来申报产品仍以被动指数为主流。

人工智能或迎来应用落地“元年”

在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邵洁看来,2025年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推理落地的元年。邵洁表示,推理应用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推理所需的全新架构的存算一体芯片需求爆发,受益推理成本下降的终端设备、Agent、智驾、医疗和机器人等领域都会迎来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市场情绪波动的时候,邵洁依然坚持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浪潮中期看好,期待新质生产力带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

沪上一家公募的市场部人士分析称,近期基金公司积极布局科技类被动指数产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硬科技板块热度持续上升,被动指数产品可以快速覆盖行业核心企业,帮助投资者有效把握主线机会。

其次,产品的低费率与高透明度优势明显。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持仓信息公开透明,符合当前中小投资者对“省心”和“可跟踪”产品的偏好。

再次,从产品战略角度看,公募希望通过打造更丰富的指数产品矩阵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布局多个子赛道,如机器人、芯片、云计算等,搭配ETF与联接基金形式,能够覆盖不同投资偏好,避免产品同质化。

最后,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被动指数基金也提供了一种更稳健的参与方式。相较主动管理面临的择时难题,被动产品以长期跟踪策略为主,交易频率较低,有助于投资者降低操作风险与交易成本。

在这位市场部人士看来,这一趋势并不意味着主动管理失去空间,而是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可控的配置工具。随着人工智能产业不断推进,科技主题指数产品的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

校对:陶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