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争赴科创盛宴
从市场感觉陌生和存在质疑的程序化交易,到诞生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量化行业前所未有地站在了全市场乃至全球的聚光灯下
种种迹象显示,汇聚高精尖人才的量化行业已悄然赶赴科技创新盛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量化私募行业俨然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极具人才优势和软硬件竞争力的一股力量,越来越多的技术成果受到关注。主动或被动之间,量化私募的技术外溢已是大势所趋
◎记者 马嘉悦
谁是今年科技领域最亮的星?可以说是DeepSeek,也可以说是幻方量化。
从市场感觉陌生和存在质疑的程序化交易,到诞生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量化行业前所未有地站在了全市场乃至全球的聚光灯下。
种种迹象显示,汇聚高精尖人才的量化行业已悄然赶赴科技创新盛宴。
一方面,宽德投资、九坤投资、鸣石基金等头部量化私募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投入,不管是人才招募还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都在你追我赶。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量化私募行业俨然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极具人才优势和软硬件竞争力的一股力量,越来越多的技术成果受到关注。主动或被动之间,量化私募的技术外溢已是大势所趋。
据公开报道,ChatGPT的训练成本超过1亿美元,用了10万块GPU,而DeepSeek的训练成本仅用了557万美元,使用的GPU数量是2000块。
未来,量化私募会否重演DeepSeek的传奇?在中国的科技创新浪潮中,量化又会扮演何种角色?
争建AI实验室
位于上海虹口区的一间会议室里,某量化私募人力资源主管毛丽(化名)正在面试AI科学家。
面前这位手握三篇在顶级会议或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毕业于QS排名全球前100名校的男士,是毛丽今年以来面试的第15位博士。
“我们希望找到能够进行AI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为公司的AI实验室提升科研水平。”毛丽坦言,最近两个月收到了约50份简历,自己今年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便是招募到与AI相关的核心人才。
毛丽的工作状态,是量化行业加快布局AI实验室的缩影。
3月7日,老牌百亿级量化私募鸣石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创世纪AI实验室”(G-Lab)面向全球招募AI科学家,要求候选人能“进行AI基础科学研究,开发新型算法模型,推动技术创新和AI应用在金融领域的落地”。
据悉,鸣石基金早在2021年便成立了AI实验室,2022年建设的超算中心两期累计投入达亿元级。此次招募AI科学家,或为“直接参与AI产业发展”做准备。
2月24日,管理规模达400亿元的量化巨头宽德投资发布旗下智能学习实验室人才招聘公告。
公告显示,WILL是宽德投资独立孵化的创业型实验室,将会聚顶尖AI人才,专注于研发通用型超级科技助手,始于但不局限于金融场景。
WILL实验室重点招募具备扎实AI技术功底又怀有科研理想的研究员和工程师,并称希望“共同参与这场需要长期投入的智能科研征程”。
九坤投资近年来则先后建立了数据实验室(Data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和水滴实验室,围绕数据、算法、算力等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于2021年与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九坤-IDEA”联合实验室,在数字金融领域探索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
“在AI实验室建设方面,量化私募有基因,有需求,也有条件。”某私募研究员感慨道。
该研究员表示,国内大多数量化私募创始人具备海外从业背景,深知人工智能对于量化模型迭代的重要意义,也早就预料到,国内量化发展的终局之战是人才之战、技术之战。所以,越来越多的头部私募布局AI实验室,投入大量资金储备相关人才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宽客帝国”的科技梦
如果说用AI赋能投资模型是量化私募的本职,那么入局AI则是当下很多量化私募创始人梦想中的星辰大海。
“投身于探索AGI的本质,不做中庸的事,带着好奇心,用最长期的眼光去回答最大的问题。”2023年,幻方量化成立深度求索时曾如是自我介绍。
彼时,做这件事情的只有幻方量化一家。如今,越来越多的量化私募开始加入。
宽德投资在招募人才时称:“WILL将延续宽德投资的优秀基因,起步于量化但不止于金融场景,向着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航行。”
鸣石基金袁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作为一家资管机构,鸣石基金的第一使命是为投资者创造更高、更稳定的收益。因此,公司在AI Lab、超算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首先考虑的是赋能公司的技术模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几年公司在AI方面的研发已经涉及更底层、更基础的研究,这些基础研究自然会有一些外延。未来,鸣石基金不排除考虑直接参与AI产业发展的可能。”
倍漾量化创始人冯霁将量化机构的科技贡献称为“技术外溢”。
冯霁表示,在美国华尔街,量化机构的技术外溢已到处可见。当机构将一群高智商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且具备资金基础,很多无关交易但又很重要的技术共性要素便会被提炼出来。而今天,中国量化界也在演绎着同样的故事。
“对于量化私募来说,技术外溢的方向非常多元,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值得尝试。目前,公司已着手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希望推进一些具体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剥离。”冯霁透露。
除了躬身入局,有的量化私募还以资本的形式拥抱AI。
3月下旬,原力灵机(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人包含九坤创投。
据悉,九坤创投独立于九坤投资,是九坤创始人打造的科技投资平台,重点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消费电子和其他前沿科技领域,与九坤投资一直以来秉持的科学定位一脉相承。
传奇能否重演
量化行业能否孕育出下一个DeepSeek?这是量化大厂频频布局AI后,最令人关注的问题。
“DeepSeek的传奇,在行业中其实很难重演。”沪上某百亿级私募创始人直言,一方面,国内大模型层出不穷,进一步的创新突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量化私募的科技研究,聚焦在应用领域,而非基础模型的创新。
不过,尽管DeepSeek的传奇无法重演,并不影响量化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思源量化创始人王雄认为,头部量化私募的人才储备密度高,并且近年来在AI基础设施上持续加大投入,因此在中国的AI浪潮中,量化行业有望涌现更多的亮点,其涉及的方向不会仅限于大模型,还包括多场景的应用探索、AI基础研究型创新等。
某头部量化私募创始人也坚定看好量化私募在科技创新浪潮中的重要作用。
在他看来,量化机构的科创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丰厚的创新土壤。量化机构对高收益的追求会刺激技术的优化进步。而且相比很多初创型科技公司,量化机构充沛的现金流是其进行硬件储备的重要基础。二是密集的人才资源。量化资管团队往往是高学历人才扎堆的场所。“我们公司的科技人才密度比很多专门的科研企业都高,员工都不比拼竞赛奖牌,因为人人都有,比的是谁拿的奖牌更多”。三是大量的技术共性。量化业务中存在很多能够被提取的通用性技术,发展成熟以后可以助力各个领域。因此,量化资管在业务实操中持续改革技术,将源源不断地产生造福全社会的“技术外溢”。
量化的科技成果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2月,九坤投资便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刊文称,首次成功复现了DeepSeek-R1,并首次发现,输出长度与推理性能提升无关,语言混合(例如中英文夹杂)会显著降低推理能力,reasoning tokens(推理标记)确实有提升推理性能等多个问题。
沪上某头部私募也称,近期在进行与AI相关的数据实验,正在梳理成果并形成论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在全球科技产业你追我赶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科技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具备竞争力,并且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这一过程中,量化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或将涌现出怎样的推动者甚至引领者,想必时间会给出答案。